回望军旅文化展 瓦西里动作
作者:   来源:   2016-06-22

  回望军旅文化展
 
  放一次电影是新闻,好长时间不放电影是正常的。我入伍的最初几年里我们部队文化生活很单调,看一次电影算是享受。
  下午,一辆解放牌大卡车驶进营区,战友三吉眼睛直勾勾盯着卡车的去向。
  “今晚有电影!”三吉突然高叫了一声。
  正在修林带的我们好像听到口令一样,都停下手中的活,目光齐刷刷射向礼堂门口。果然,卡车停在那里,放映员把两个正方体的铁皮箱从车上转下来。
  “好长时间没看到电影了。”班长叹了口气,轻声说道。
  “可不是吗,差不多有一月了。”我随声附和。
  “还不知道今晚能不能轮上我们看呢?”三吉的声调依然很高。
  这是1968年,部队驻防在古尔图。礼堂不大,尽管二营不驻在这里,但余下的部队还是坐不下,看电影得分两场。
  晚饭都吃过了,还没接到看电影的通知,好事者打电话到通信连总机班老乡那里寻问,得到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已经通知营下部队今晚看电影,直属队、后期部队以及家属院未通知。
  次日晚饭后,我们整队在礼堂前操场集合,待各单位带队人员报告完毕后,值班参谋吼出“立正——向右看齐——稍息——立正”一长串口令,又作出向后转——收臂——小跑步——立定——敬礼等一串干净利索的动作,向值班首长报告,得到首长许可后又小跑到队伍前面宣布入场顺序。说实在的,我对参谋前面所有的动作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后面的入场顺序。以往每当听到自己所在的单位的座位靠前、靠边或者靠近家属们时,心里大为不满,会偷偷地骂几声。那年头,兵们流传这样的说法:看节目坐前边,看电影做中间,听报告坐后边是很惬意的事。但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就因为这点事,不知道那些烂参谋们被我们偷着骂过多少回!
  电影照样是黑白片,但不是基本能背出台词的《老三战》,而是《列宁在1918》,第一次看这部影片,高兴啊!
  这部影片好像拍摄于30年代,还得过什么奖励。题材和内容和以前看过的《列宁在十月》相似。(《列宁在十月》是我们到部队后看的第一部电影)。
  不知是拷贝过于老旧还是其他原因,我对这部苏联电影开头的音乐不敢恭维,慢慢悠悠的,不但低沉还有颤抖,听不出明显的节奏,实在有些压抑。
  好在这样的时间不长,高大英俊的瓦西里出现在画面中,我们熟悉他,他是列宁的卫士。当正在用手摇缝纫机干活的妻子(名字忘记了)看见瓦西里进了家门后,就飞也似的扑了上去,这时的瓦西里好像把一切都忘了,扔下搭在肩膀上的东西,紧紧地和妻子抱在一起。
  这时候,看电影的队伍里发出了嗡嗡的声音和微微的骚动,我也是不由自主地哦了一声,怎么会是这样,这是以前没见过的镜头啊!我轻轻地扭过头瞄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司务长,他那双本来就很大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不一会,只见参谋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威严地朝四周看了看,队伍顿时安静了下来。
  电影照常继续着。
  瓦西里向前走了几步,在一个凳子上坐来,亲切地看见熟睡在小摇床里的儿子(也可能是女儿),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当抱在怀里的妻子抱怨生活困难,无法把孩子养大时,瓦西里安慰道:“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当瓦西里将要离开时,妻子悄悄地把一小包东西放进瓦西里的口袋里,谁知机智的瓦西里在拥抱妻子的同时,又不动神色地把小包掏了出来放下。
  那时候看电影本来少,国产故事片里根本看不到对生活细节如此细腻的描述,故瓦西里夫妻的动作确实在部队引起很大反响。“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瓦西里动作”自那次电影后成了最常见的流行语,甚至在部队举行的婚礼上“来一个瓦西里动作”成了战友们戏弄新浪新娘的固定节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