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发展预测及特点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一、我国老龄化发展预测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36岁,比1999年提高了6岁,老年人口比重由1999年的10%提高到13.3%,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在末来40多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日益严峻。世纪中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2053年),比2010年增长1.7倍,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3.3%上升到34.8%;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92亿(2057年),比2010年增长2.3倍,比重由8.9%上升到28.6%;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由0.20亿增加到峰值1.18亿(2055年),比2010年增长4.8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1.4%上升到24.4%。世纪下半叶,老龄化趋势有所减缓,老年人口逐渐递减至世纪末的3.83亿,比重在32%~34%之间浮动。
    本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20。老年人口将由1.31亿增加到2.55亿,平均每年增加590万,比重将由10.3%上升到1 7.8%。2000-2009年期间,少儿人口比重由24.8%下降到16.8%,对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上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0-2020年期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出生高峰人口相继进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2016年,社会总抚养比将超过50%,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57%。
    急逮发展阶段:2021-2035。老年人口将由2.55亿增加到4.18亿,平均每年增加1088万,比重将由17.8%上升到28.7%,增加近11个百分点。其中,2025年,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分别超过21%和14%,人口中位年龄将达到40岁,表明我国全面进入了老龄社会。2029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峰值14.63亿;2035年,全国人口中位年龄将超过45岁,老年抚养比将达到50.6%。
    深度发展阶段:2036-2060年。老年人口将由4.18亿增加到峰值4.87亿后,缓慢减少至2060年的4.58亿,老年人口比重由28.7%上升到峰值34.9%后,微降至34.0%。在此期间,人口负增长逐步加速,高龄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0.6亿增加到1.18亿峰值,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4.3%上升到24.5%。2054年前后,社会总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达到峰值,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特殊困难时期。
    常态发展阶段:2061-2100年。少儿、劳动年龄和老年人口共同减少,各占总人口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老龄化程度略有减轻。其中,2061-207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28.8%下降至25.6%;2075年至本世纪末,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回升至28.0%,但仍低于2060年水平。
    二、我国老龄化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规模大、速度快、峰值高、不均衡”等方面。
    规模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4%;2030年将占到26.9%,比“八国集团”老年人口还多1.01亿,是八国的1.37倍;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87亿,届时,我国将以世界15%的人口赡养世界26%的老年人,成为世界上养老负担最重的国家。
    速度快。本世纪前50年,老年人口比重全球上升11.8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地区上升12.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我国)上升10.7个百分点,我国则上升23.6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快一倍。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7%增加到I 4%所需的时间,法国是115年,瑞典是85年,美国是66年,英国是45年,日本是25年,我国预计只需24年时间。2050年,我国将居日本、意大利、德国之后,成为老龄化程度最重的国家之一。由于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大大短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更加紧迫,任务更为艰巨。
    峰值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迅速实现了由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的转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年出生人数由2500多万下降至1500万左右。“六普”数据显示,15~29岁年龄组和35~49岁年龄组人口分别是0~14岁年龄组人口的1.48倍和1.57倍。因此,到本世纪中期,历史上生育高峰出生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期,将出现一个老年人口高峰与劳动年龄人口低谷相重合、社会抚养比非常高的特殊阶段。届时,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60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将达到峰值70.8%,社会总抚养比达到峰值102.8%0。2055年以后,随着老年人口规模递减,老龄化程度可有所缓解。到2070年,60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可下降10.5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可下降15.4个百分点。
    不均衡。在区域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生育率转变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发展态势。一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老龄化高峰比城市提前20年。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为15.6%,比城镇高4.7个百分点;2030年将达到33.0%,比城镇高11.7个百分点;2040年将达到38.7%,比城镇高11.9个百分点,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常住人口老龄化呈现东部放缓、中西部不断加快的态势。省份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差异明显,有的省(市)老龄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发展阶段不均衡。我国人口发展过程存在大起大落的矛盾,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现象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进程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均衡特征,给我国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个体老龄化是人口老龄化的基础。当个体生命达到80岁时,其60岁及以上的生存时间占生命过程的比例也随之提高到25%。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也将自然上升,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现已达到73.5岁,相当于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预计2050年将延长到80岁左右。因此,即使生育率长期保持更替水平,本世纪下半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也不可能回落到25%以下。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三个人口出生高峰。我国先后于1950-1957年、1962-1972年和1981-1990年期间出现三个人口出生高峰。第一个出生高峰的人口于2010年开始陆续进入老年阶段,带来老龄化快速发展;第二个出生高峰的人口将于2022年开始进入老年阶段,并与第一个出生高峰人口重合推动老龄化急速发展;第三个出生高峰的人口将于2050年进人老年阶段后推动老龄化进入高峰平台阶段。本世纪中期,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届时只要总人口在15亿以下,老年人口比重必然接近或超过三分之一。
    三是人口转型快,生育水平落差大。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至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更替水平(2.1)以下,仅用了30~40年左右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一个世纪乃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预测方案显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1.8上下浮动0.l,到2050年将影响老年人口比重升降1.5个百分点。
    四是城镇化提速和性别比失调等因素间接推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表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工业化、城镇匕速度越快,老龄化速度越快,经济赶超型国家,大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由于现阶段城乡人口预期寿命和生育水平存在差距,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通过影响预期寿命和生育水平对人口老龄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性别比失调也通过减少育龄妇女基数对人口老龄化产生一定影响。
  纵观本世纪,2030年前,我国总人口保持惯性增长,人口快速老龄化和人口数量高峰相叠加,城市生育水平长期偏低和农村生育水平反弹两种风险同时存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减缓人口老龄化任务都很艰巨。2030年以后,我国总人口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负增长相叠加,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影响更为深刻。人口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口众多,结构老化”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基础,是谋划未来发展面临的新国情,其带来的影响是全面、深刻和长远的。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