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义务买菜七年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阿姨!出来拿菜了!”上午9时半,王红乐的电动三轮车又开始在北仑小港街道的陈山社区老年公寓转悠了。88岁的陈秀英老人应声出门,笑眯眯地接过他递来的菜。
  “阿乐,今天的菜多少钱?”“13块,青菜、蒿菜都便宜,小黄鱼12块一斤。这两天的菜够了吧?”“够了,够了!”这是王红乐为社区的老年人义务买菜的第7年。
  52岁的王红乐,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7年前,王红乐来到陈山社区,母亲则搬进了社区的老年公寓。每天,他都要骑着电动三轮车来陪母亲聊天、吃饭。
  陈山社区的老年公寓住着1200多位老人,是北仑区老年人口最多的社区。这里的老人一户一居,住的是自己的房子。王红乐发现,当年的邻居“阿姨”很多已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去菜场买菜,甚至过马路缴水电费,对他们来说都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寻思着,自己每天都要去菜场帮母亲买菜,何不顺便“帮个忙”?
  头晚问清老人们要什么,次日早上7时多,王红乐就去菜场了,哪家的菜便宜、新鲜,他都搞得一清二楚。下倪桥菜场没有的菜,他就跑去较远的红联菜市场买。每隔半月,他还会去二号桥市场帮一位爱吃八宝粥的老人买食材。这一“帮”,就7年。
  带瓶酱油、配副药、买点小零食、缴水电费……王红乐的“业务”也丰富起来。现在,他要帮20余位老人“跑腿”,年纪最大的有90岁,最小的也有77岁。
  “老人们生活很节俭,拿着每月650元的征地土保,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王红乐说,摊下来平均每天21元的“生活费”,是很多老人的全部收入。他自己的日子也不宽裕。2003年,他从一家拉丝厂下岗,靠每月615元的低保金过活,还要照顾88岁的母亲。但遇到10块3毛这样的金额,他仍会抹去零头,只收10块。7年的日积月累,不知道他“亏”多少,但他丝毫不在意。
  “对我来讲,这些老人都是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帮他们早已成一种习惯,但这几年,有几位老人离开了人世……”王红乐有些哽咽,念及自己88岁的老母亲,他特别感触老人的晚年,“与钱相比,能陪伴在老人身边,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希望忙碌工作的子女们能常来探望自己的父母。”
  去年6月,社区的爱心食堂开业了,社区内19位高龄或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开始享受社工每天定时上门的送餐服务,王红乐的买菜任务稍稍轻了些,“陪聊”又成了他的新任务。
  “阿乐,我这个月电费特别高,你方便时帮我去问问是不是搞错了。”79岁的张彩玉喊着,“好!明天去帮你问!”王红乐开着破旧的小三轮,又转悠开了。
 
    (来源:浙江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