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休干休 > 动态
新时期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思考
作者:   来源: 中国军休网  2016-12-06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化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主要形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步入社会化,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如何深化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所结合实际,以设立军休服务站的形式,有效推进了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通过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本文就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就探索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有效途径作一些思考。 
 
  一、要准确理解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内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领域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纵深推进。理解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首先应明白什么是社会化。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化是自然人接受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则,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社会化是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对社会共公事务的广泛参与;从单位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来看,社会化是与单位化相对而言的。单位化的显著特征是从自己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都由单位保障和管理,人们游离于市场,游离于社会,而社会化则是政社分离,该社会管理的内容、项目全部从单位中剥离出来,交于社会。那么,什么是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变化,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实质是:围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创新服务管理方式、体制和机制,引进社会服务,发挥军休干部余热,建立与社会保障机制相衔接,与社会发展进步相协调的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宗旨没有变,以国家保障为主体的根本性质没有变,高于一般保障水平的特殊地位没有变。要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保障的形态、服务的方式和采取的手段与以往不同了。国家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社会化服务是手段和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顺应形势,是进一步提高军休服务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军休服务社会化的思想认识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开始都不会被所有的人接受,甚至还会遇到阻力。军休服务社会化是新的概念,它将改变军休工作的格局和军休干部的某些生活方式,大家一时不理解,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现象。军休干部进入干休所已经多年,随着军休工作的不断完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双高期”遇到一些困难,但已安于现状,对于军休服务社会化,担心干休所趁机甩包袱,认为融入社区是降低了层次,今后要同陌生人交往不习惯等等。军休工作者长期以来,满腔热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军休干部服务,工作也很劳累,有时还要受点委屈,军休服务实行社会化,认为今后的工作可以轻松一些。这些思想问题,必须通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来解决。 
  首先军休工作者应辩证地理解军休服务社会化,今后干休所不但要管,而且要管得更好,工作不会轻松,责任反而加大,组织协调工作更多,走进社区和军休干部家的时间更多,需要探索开拓创新的问题将会更多。 
  其次,军休干部应更新观念,正确定位。我们对军休干部这一概念应有正确理解,准确地说,军休干部就是从军队回归地方的离退休干部,除了过去革命分工不同,现在离退休金标准不同外,同其他离退休干部都是一样,在政治上更无差别。军人这一职业,十分光荣,人人尊敬,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历史。再说,其他离休干部中也有很多同志曾是军人,有的经过的战争比我们还多,又直接参加过社会主义建设。相比之下,不应有殊荣之感。我们正确的位置是群众中的一分子,是普通公民和普通共产党员,融入社区,我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未降低身份,更非鹤立鸡群。 
  我们在研讨中,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社会化”和怎样“社会化”上,做到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学习别人经验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 
 
  三、要不断探索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路子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宽视阈、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探索实践,单靠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层次的改革尝试最终是不能真正取得实效的,要依靠自身优势和社区资源,积极探索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就我军休一所而言,现有军休干部117人,年龄最小51岁,年龄最大95岁,分布九江市三个区九个街道二十多个社区,而且年龄结构、家庭情况、文化层次、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实际需求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统包统揽服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军休干部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我所从2004年11月份开始,先后在都昌、修水及浔阳区等三地四个城乡创造性地开展了军休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在全国军休系统有影响力的“老手握老手”(老党员、老村干、老复退军人、老教师、老劳模)活动。通过充分调研,选择了军休干部居住较为集中,社区条件较完善的九江市浔阳区庐峰花园社区作为实验点,2009年6月13日,成立九江军休一所庐峰花园社区服务站。2010年5月份又在军休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南湖社区成立了第二个军休服务站。服务站的成立,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军休干部和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更加全面的服务。从而把社区服务作为军休所服务管理的补充和延伸,也为军休干部们实现人生价值搭建了平台。在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为军休干部服务范围的同时与军休干部发挥优势,奉献社会形成互动,构成双向服务,从而实现了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与社区建设的紧密结合。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尤其是社区军休服务站的成立,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路子,使“走出庭院、融入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社区拓宽了为军休干部服务的渠道。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社区的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互动、把老干部服务融入社区中来,为军休干部服务拓宽了渠道。 
  二是积极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共创社区文化繁荣。为了扩展军休干部文化生活空间,促进军休干部的身心健康,根据军休干部的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书法绘画小组、理论研讨小组、太极拳小组、门球队等,来丰富军休干部的晚年生活。同时积极引导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我所军休服务站在庐峰花园社区组织老干部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军休干部们激情满怀地挥毫泼墨,为社区居民送去新春的祝福,送去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理论,营造了和谐社会的氛围,同时军休干部也从中得到了乐趣,陶冶了情操。
  三是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军休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实现“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对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军休所工作人员主动向社区干部和群众宣传军休干部的光荣历史,介绍他们的技术才能和工作经验,让社区了解军休干部,信任军休干部并热情鼓励军休干部发挥各自的特长,为社区公益事业发挥余热。如:成立关心下一代小组,对社区的青少年,私企职工以及社会矫治对象进行帮教。2010年暑期, 我所南湖社区服务站军休干部就与龙山小学、柴桑小学的同学们欢聚一堂,上了一堂 “听革命传统故事,争做红色接班人” 特殊课。军休干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精神,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关心困难户、特殊群体。寒冬送真情,问候暖人心,服务管理站军休干部走访慰问庐峰花园社区残疾人、特困户、95岁高龄老寿星等特殊群体,并向他们送上大米、油、春联致以新春问候;设立安全防火知识宣讲员,义务为社区居民传授安全防火知识;成立排查调处小组,调解社区居民矛盾;参加社区议事层,为基层干部当参谋,积极参政议政,促进社区政治文明建设;每年选派医技高超、医德崇高的医务人员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与社区内困难家庭建立帮扶关系等。在2009年9月一次活动中,军休干部进社区开展义诊,免费提供药品和100多份预防甲型HIN1流感小常识等,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结合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2010年九九重阳节,社区军休服务站的军休老干部兴致勃勃地参与了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日报社在庐峰花园社区主办的“爱我新九江,争树新形象”百姓大舞台欢乐进万家社区公益文艺演出活动。此次活动中由军休干部表演的配乐书法《42式太极剑》和小合唱《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迎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同时也展现了老年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参与开展社区各项活动的兴趣小组,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文体爱好者,走进社区,把文化氛围营造起来,并定期开展自娱自乐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开办书画培训班、太极拳辅导班等等,不断丰富、活跃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四、要不断创新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机制 
 
  军休干部要融入社区,推进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干休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军休服务管理方式社会化的转变,对干休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职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主动寻求与社区融合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是创新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在服务项目上,要实现由零散服务向系统服务的转变。建立系统服务的工作流程,努力拓宽服务内容,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方式上,要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实行工作人员包干上门走访制度,开展谈心,征求意见;定期上门检查水、电、暖、气是否保持良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军休干部健康档案,医务人员要掌握每一个军休干部的基本身体状况,定期上门巡诊,对行动不便者实行送医送药上门。在服务领域上,要实现由物质服务向精神服务的转变。针对军休干部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开展经常性的书画、曲艺、健身、门球等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军休干部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发挥军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秀军休干部深入社区、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进行传统教育,不断激发军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教的生活动力。在服务质量上,要实现由粗放服务向细微服务的转变。虽然军休干部的总体需求增多,但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一般服务即可满足需要,有的则需要更为细致的服务。因此,在社会化保障模式下,需要我们区分对象,因人而异,提升服务档次,提供亲情服务、人性化服务,尽可能满足每个军休干部的生活需求。 
  二是依托社区服务。各级政府对社会老龄工作和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社区能随时随地为军休干部提供紧急救助、家电维修、超市购物、法律咨询、医疗服务及物业管理方面的服务,价格也较低廉,军休干部可以承受。况且受机构改革调整编制的限制,现有服务管理人员根本不可能解决军休干部高龄化、分散安置所带来的困难,只有居住地的社区,才能提供就近就快的各方面服务,就近得到照顾,高龄军休干部的切身困难首先在社区得到帮助,小区都有志愿者结对相助,日常生活中,军休干部如有要求,小区也会派人上门解决。在就医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家庭病床,看病、注射、输液、化验、体检,均可上门服务。一般常见老年慢性病或伤风感冒可以在社区得到医治,如行动困难的军休干部,可以在家中得到治疗。充分利用便利条件,花小钱为晚年生活买保障。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改革给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军休队伍提出了挑战,对军休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所用制度管人,从而保证这支队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为军休干部服务。干休所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办培训、岗位练兵、外出学习等手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保证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保障有力的工作人员队伍,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档次,为构建和谐军休所夯实基础。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