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养老理财面世在即,与“前辈”产品将有何差异?
作者:   来源: 新华财经  2021-11-19


  银保监会此前发布了《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选择“四地四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通知》自915日起正式施行,距今已满两月有余。“相关理财产品的试点产品已进入报备阶段,可能这个月底或者下个月就会跟广大消费者见面。”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1021日如是说。

  当前11月已经过半,从时间推算,“真”养老理财产品最快本周或下周即可正式亮相。虽然新产品面纱还尚未揭晓,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已有“前辈”产品进行“复盘”或也能给“后浪”带来一些借鉴作用。

  总体来看,此前银行理财发行的养老类产品期限普遍偏短,且投资门槛、资产投向以及申赎规则等也与普通理财产品基本没有本质区别,同质化严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真”养老理财落地后,产品期限需适当延长,同时可具备更为灵活、人性化的申赎机制以及尝试加入更多的非标、股权资产等,从而真正满足不同年龄段客户群体的全生命周期投资需求。此外,虽然短期内影响或相对有限,但作为大规模的长线资金,养老理财的发展也可对资本市场起到显著的提振作用。

 

  “前辈们”表现几何?

  整体来看,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市场上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19744款,其中养老类理财产品仅406款,占比不足百分之一。而在这些养老类理财产品中,有198款来自理财子公司,占整体比例48.76%,其中招银理财发行152款,贡献了近八成份额。

  期限方面则是以中短期为主,其中6个月-1年(含)产品占比最高,达到45.07%1-3年(含)占比28.82%,而3-5年(含)及更长期限产品相对较少,分别为6.40%2.46%

  结合具体产品来看,以四家试点机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为例,此前各家的养老类产品主要为:工银理财的如意人生系列,建信理财的睿吉稳健系列,招银理财的招睿颐养系列,以及光大理财的阳光金颐享1号等。由于此前受监管部门窗口指导,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均不得含有“养老”二字。

  截至17日,工银理财的如意人生系列共存续产品18款,均为公募方式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中1年期以内产品13款,占比72.2%1-3年(含)产品2款,另还有33年期以上产品;整体期限普遍偏短。

  其中,“如意人生Ⅳ开放净值型B款人民币理财产品”(3年以上)净值最高,风险等级为三级(中),每月10日开放申赎,1110日的份额净值为1.2930,远超其余17款(净值均位于1.0000-1.1000之间)产品。

  建信理财方面,当前共存续“睿吉”稳健系列产品18款,均为封闭式净值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中仅1款期限在1-3年之前,其余均在3年以上,同时产品表现也相对均衡,其中“‘睿吉’稳健(3年期)封闭式理财产品2020年第1期”净值最高,1115日的份额净值为1.1172;资产净值为16.17亿元;其余17款净值则介于1.0647-1.1000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三季度末,“‘睿吉’稳健(3年期)封闭式理财产品2020年第1期”中有33.97%的资产投向了非标债权类资产。

  招银理财方面,截至17日共存续招睿颐养系列产品58款,均为固定收益型产品,其中24款期限在6-12个月之间(占比41.38%);30款在1-3年之间(51.72%),4款在3年以上(6.9%)。其中“招睿颐养两年定开1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净值最高,119日的份额净值为1.1025,其余57款净值则介于1.0000-1.1000之间。

  截至三季度末,该产品总份额为9.67亿份(每份份额面值1元),过去一年的年化收益率为7.48%,资产投向固收类产品占比为87.24%,混合类产品占比8.42%,另还有4.34%投向商品及金融衍生类产品。

  光大理财的“阳光金颐享1号”产品则自2020311日起开始运行,是投资周期为5年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中),今年以来投资回报为5.4057%1115日的份额净值为1.0939

  该产品采用“份额退还”设计,自第2年起,其每年向投资者退还初始投资份额的25%,在第5年将投资份额100%退还给投资者。截至三季度末,该产品投向固收类资产的比例为74.38%,另有24.9%投向公募资管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常菊表示,总体来看当前银行发行的养老型理财产品性质差异不大,其投资门槛、期限、资产投向以及收益率、申赎规则等方面也与大多数理财产品并无本质区别,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此外,已发行产品中中长期产品数量有限,与养老长期储备需求难以相匹配,也未明确界定以中老年客群为特定销售对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养老”属性。

 

  “后浪”将拥有怎样画像?

  那么,未来真正的养老理财产品又该拥有怎样的画像?业内人士认为,一是产品期限应适当延长,一般为5-7年期起步,国际上十年期以上的产品也非常普遍;同时产品的目标到期日也应更为丰富,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客户群体的全生命周期投资需求。

  二是具备更为灵活、人性化的申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资金投资运作的长期性,例如可设置一定的提前赎回费率,引导客户长期持有。

  三是具备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加大创新科技应用,优化投研人员配置,研发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加强风险管控机制等。

  四是可尝试加入更长期限的非标或股权资产,以及二级资本债和优先股等,在增厚收益的同时也可降低波动;此外,REITs资产运营周期较长且强制派息分红,也较为适合养老产品自身的风险收益以及长期配置需求。

  银保监会近日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意保险资金投资公募REITs,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还有媒体获悉,四家试点公司在首批养老理财产品中将引入收益平滑基金机制。即先按照产品管理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然后另外将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部分纳入收益平滑基金,来应对产品出现风险准备金无法覆盖亏损的情况,类似于“双保险”。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表示,《通知》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也符合国家第三养老支柱的长远规划。大概率在试点结束后,会逐步向其他理财子公司铺开。

  常菊建议,从政策监管层面看,政府可发挥制度设计的优势,结合我国税收状况,逐步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的税收激励政策,给养老理财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激发居民储存养老金的积极性。

  “总体来看,养老产品是带有很强的保本性质产品,的确适合传统银行系的理财公司,也需要重资本金的理财公司,相比之下传统证监会公募基金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孙海波说。

 

  长期资金入市有助资本市场发展

  而作为潜力巨大的长线资金,发展养老理财或还可对我国资本市场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副总裁刘志勇表示,养老理财资金具备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在权益投资中能够发挥价值投资优势,降低股票换手率和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有效提高长期获取稳定收益的概率。“银行理财应抓住机遇,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布局养老金融产业,积极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更好支持经济社会长期投融资需求。”刘志勇说。

  国元证券杨为敩也表示,未来随着养老理财产品的规模扩大和范围普及,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居民会愿意拿出更多资金投入到养老理财产品中来。“这其实相当于在居民仍然高企的储蓄率中,盘活了一部分最难盘活的资金(老年人的积蓄),不仅会对中国股市起到显著提振作用,更有利于减轻我国政府的养老压力。”

  社科院此前发布的《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基金总资产占股市市值的比例仅1.37%,与全球平均水平21.47%尚有较大差距。据光大证券王一峰推算,长期来看,第三支柱入市规模有望实现8.15万亿元-15.65万亿元;短期来看,第三支柱入市规模10年内有望达到0.52万亿元-4.08万亿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到,虽然在产品正式落地前还暂时无法推测其拟投资方向及比例,但考虑到养老金追求稳健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以及我国股市的高波动率等,“预计该理财产品能够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较为有限,短期内对股市的影响或还只是微乎其微”。杨为敩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阶段内单家试点工作的募集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亿元,也就是说,养老理财产品落地的第一年,四地四机构的募资总规模将会控制在400亿元之内。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