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呼之欲出!养老产业与金融行业有哪些利好?
作者:   来源:   2021-12-23

  个人养老金制度呼之欲出!个人需要从理念上由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根据实际情况,既积极参与又量力而行,以长线思维配置适当的金融产品。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意见》尚未正式发布,但从此前人社部在各类场合传递出的信号来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核心很可能将以具有税收优惠的账户制为基础。

  2月底,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10月末,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年度缴费额度的上限,开始可能会与个税递减试点的政策相衔接,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工作水平的提高来逐步调整,提高缴费的上限。

  

  “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即将开启

  个人养老金制度,指的是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进行缴费,个人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这是一项以每个人为主体,自己决定交不交、怎么交、交多少的养老制度。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而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支付压力逐年累积,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增长乏力,加快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第三支柱)迫在眉睫。

  税延养老险自2018年启动,一度被认为是第三支柱发展的突破口。但由于税收优惠激励效果有限、手续繁琐、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税延养老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仅4.3亿元,参保人数不足4.9万人。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养老账户。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是账户持有人,载体是账户,打破养老金产品的壁垒,使账户持有人可以用一个账户购买所有符合条件的金融产品,提高第三支柱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个人养老规划刻不容缓,与其等待制度层面推动,不如从现在开始为体面的老年生活做准备。考虑到养老金投资专业性较高,且在我国仍处发展初期,建议个人投资者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配置适当的金融产品,以长线投资的思维积极参与。

  

  利好养老产业与养老金融行业

  作为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文件——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无疑会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养老金融行业:投资渠道丰富,权益资产受益

  过去,第三支柱更多由保险机构及其发行的产品为主要参与方,从今年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之后将有更多种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共同支撑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丰富投资人的选择。

  在利率下行、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只有丰富养老金的投资渠道,才能有效对抗通货膨胀等系统性风险。预计将有更多长期资金配置到权益类资产,实现高效的保值增值。

  养老产业扩容:利好养老社区、医养康复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年复合增长率为12.81%,预计2021年将达到接近10万亿的规模,市场前景尤为可观,养老社区、医养康复等产业具备较大开发价值。

  与传统的养老社区相比,高端养老社区的优势更加突出,涵盖养生、养老、健康管理、老年金融、休闲娱乐等多项服务,能够满足高品质、一体化、全方位的养老需求。

  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慢性病,约4000万老年人失能、部分失能。在此背景下,康复护理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有机结合,为高龄、慢性病群体提供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和保健康复等多重服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