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浙江:杭州两位老人的“以房养老”实践情况
作者:   来源: 都市快报  2016-05-06
【导读】 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进扩大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范围,2014年7月起,我国“以房养老”保险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试点。
 
  其实在杭州,已有不少老人实践着自己的“以房养老”模式——把市区的房子租掉或卖掉,住到养老院里去。老人们是如何算这笔账的?
  2016年5月3日,我来到转塘的金色年华老年公寓,院长助理胡燕萍介绍,园区“以房养老”的老人还蛮多的,有的暂时把房子出租,也有的直接把房子卖掉,住进了敬老院。“以往这些老人住在老小区,爬不动楼梯,子女也不在身边,住进养老院,生活条件一下子改善很多,而且这里朋友多,活动多,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
 
  2008年老房子卖了130万
 
  我2016年5月3日见到了两位“以房养老”的老人,看看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去张玲婴奶奶家的时候,她家的门虚掩着,一进门,左手边就是一面仪表镜,看到一位穿着粉色开衫、黑色裤子和黑色小皮鞋的老人,笑呵呵地跟我握手,她手上戴着手表和银手镯,还有一枚闪闪的戒指,从她的面相和精神状况来看,完全不像一位85岁的老人。
  133平米,三室两厅,两房朝南,室内光线通透,朝南是她的房间,床头挂着她自己写的毛笔字,对面墙壁上挂着她画的国画,朝北的房间,放着一台钢琴,卫生间内,有最先进的智能马桶——张奶奶从未放弃过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张奶奶和爱人退休前都是公务员,住在梅地亚宾馆对面的惠宜村7楼,75平米,三室两厅,当时张奶奶每天除了要照顾坐轮椅的老伴外,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在张奶奶69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要去住养老院,“我怕再这样下去,我就吃不消了,我老伴1米77的个子,要是有个急病,怎么把他从7楼弄下去都是个问题,要是再住下去,越想越绝望。”
  然后,他们把房子先出租掉,一个月租金2500元,住进了一家疗养院,住的是三人间,她睡中间,左边是妈妈,右边是老伴。住了一年半,又搬到了萧山一家养老院,那时剩下她和老伴,住的是双人间,不过她有两点不满:一个是房子太小,没有家的感觉,另一个,在食堂里不能自己烧东西吃。
“  我的理念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张奶奶果断地说,保住老伴的命,就是胜利。
  在萧山住了7年后,2008年,她搬到金色年华老年公寓,一次性付了几十万元,享受50年居住权。
  她就想到把市中心的老房子卖掉,为了让房子卖个好价钱,她特地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那时候她天天跑去老房子监工,后来房子卖了130万。
  现在虽然她一个人生活,但左邻右舍都是她的小伙伴,张奶奶有个儿子,哈佛医学院毕业,在美国当医生,两个孙子也非常棒,一个学金融,一个学医,今年6月,张奶奶和她在老年公寓的8个小伙伴,要去俄罗斯旅游,接着再去韩国首尔,明年去美国探亲。
  下午两点半,张奶奶整理整理东西,说马上要去参加合唱团了。
 
  先租房后卖房
 
  另一位大妈也姓张,叫张绂(音fú),74岁。
  张大妈退休前搞建筑的,退休金每月6000多元。张大妈以前住在城北的左岸花园,9楼,2008年住进了金色年华老年公寓,当时也没想把房子卖掉,就是两边住,看能不能适应,过了一年,她感觉到,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成天在伺候房子,两边都要打扫卫生,不是个办法,当时她看到小区里住的更多是年轻人、小孩,作为老人的生活空间不大,她决定把左岸花园的房子租掉,143平米,每月租金4200元。后来她发现,租房子也很麻烦,租客一会儿说洗衣机不好,一会儿又说晾衣架不好,前年她索性就把房子卖掉了,卖了200多万元,完全住进了养老院。
  “现在好了,折腾完了。”张大妈说,平时有人问她,好不好?她答,心静自然好。
  现在她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老伴一个房间,他喜欢听英语。她一个房间,听听音乐,大家互不干涉,各有所好,上午走走台步,下午看看周国平的书,再网购一些生活用品,晚上写写随笔,感觉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张大妈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态度是,只要两老过得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老的瞎操心,小的不开心,那不是多管闲事吗?其实我们蛮现实的,这样对我们和儿女都好。”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