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访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党委书记田宜春践行党章纪实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2018-04-13

  做一面旗帜树一座丰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党委书记田宜春践行党章纪实
  一位年逾八十的耄耋老人、一位入党30多年的老党员、一位从事高校党务工作十多年的老书记,长年退而不休,坚守在立德树人第一线,为党和国家默默地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贡献,年复一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历经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创建起一座“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全国最受欢迎”的万人高校。他的名字叫田宜春,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
  
  坚定信念,无私奉献
  
  今年2月学校放寒假,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党委书记田宜春,正专心致志地思考着一个重大问题:在新的一年,学院的党建工作如何迈出新的步伐、登上新的台阶。利用节假日集中思考重大问题,是他担任党委书记十几年来养成的一个好习惯。每当学校放大假,他都无一例外地安排一些大块的时间来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改革发展方面的顶层设计,然后在快速消化吸收基础上,提出学院贯彻落实的一系列可行性新举措。
  这种自觉与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保持高度一致的习惯使他受益匪浅:建校仅十年,学院就已拥有占地一千三百多亩的廊坊和黄骅两大校区,在校生一万四千多人;下设六院九系,实习基地124家;学院党委下辖九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自2007年学院党委成立至今,连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田宜春书记工作多年、入党多年,是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又是“全国老有所为”楷模,工作中为单位和个人赢得的奖状、证书和各种荣誉数不胜数。但在他心目中,所有这一系列荣誉,最珍贵、最看重、最深感自豪的只有这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曾多次在党员大会上满含深情地说:“同志们啊,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荣誉!这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咱们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大考的合格证,说明咱们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是,符合时代节拍、符合党组织要求的!”为了在新的一年做出更大、更好的成绩,他毅然放弃了寒假,不顾年事已高不时偶感风寒,一直坚持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谋划着新学年党建工作的抓手和平台。除了身后小山高的相关书籍、文件资料之外,报纸成了他每日必读、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2月29日这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顿时眼前一亮,立即如饥似渴地反复研读直到深夜下两点。第二天刚吃过早饭,他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通知住在附近的几个党委成员到学院集合,共同反复学习了几遍中办通知的原文,然后让委员们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中办通知,提出各自的建议和设想。讨论中,委员们普遍认为,这是党中央的声音,对学院今年的党建工作,既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提质升级的载体和平台,很重要也很及时,应当尽快传达贯彻到全体党员。但也有个别同志提出:既是顶层设计,肯定会从上到下,层层都有贯彻落实的文件,陆续逐级下发,建议等一等,等到各级相关文件到齐后一起进行传达。田书记在耐心听取大家发表的意见后,思索片刻,严肃指出: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声音,要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争分夺秒,这是咱们民办院校的一个大原则。所以,我希望除各党委成员要率先争分夺秒,深入学习、思考贯彻落实中办通知的建议外,党办、组织部、宣传部、政研室等各相关部门都要加班加点、抓紧谋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拿出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方案。
  遵照田书记的要求,这次假期紧急碰头会一结束,党委成员和各相关部门立即分头行动,突击加班,最终抢在开学开课的百忙之中,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拿出了详实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与此同时,田书记也不顾身体不适,带头连日加班,整理出六千多字的动员报告,最终在上下同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4月初隆重召开了由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对全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全面开展做出了具体部署。一场贯穿于全学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迅速在学院两大校区、九个党总支和43个党支部全面展开。到目前,学院党委在田宜春书记直接领导下,已先后印发有关通知、学习资料、辅导报告和纪要快报等文件16份,组织学党章党规、系列讲话18次,集中辅导4次,组织各种知识竞赛、书面考试4次,撰写学习心得398份,出大海报宣传栏129块,印制宣传条幅标语72条,上网发布相关信息文稿24篇,组织爱心服务老年社会实践活动12次,为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退而不休,余热生辉
  

  从上个世纪末田宜春同志到龄退休开始,就不断地有一些亲朋好友劝他从此专心休养,开始投入颐养天年、安享清闲的退休生活。但是,受党教育多年的田宜春却不这么想,他一遍又一遍地回顾入党时许下的誓言,一遍又一遍地对照党章关于“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论述,坚定地认为:对一般人而言,退休是终点、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但对一个老党员而言,退休就是服务大众、为党和国家做更多、更大贡献的新起点,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把“老有所养”变成“老有所为”,绝不能半途而废。他决心下定,便立即从党和国家最需要、最紧迫、最关切的行业入手,展开深入调研,很快就有了三大重要发现:一是当时从城镇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全世界公认为中国国粹的中医药,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还不到5%;三是当时国家已郑重提出两个“大力发展”,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医药。看到这些,田宜春精神振奋、信心大增,立即主动与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11工程”建设唯一的中医药最高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展开洽谈、共商合作,几经磋商,终于2002年达成共识,开办了以培养专科生为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高职部”。
  在取得初步经验后,他又在2005年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省教育厅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起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由于坚持了“三个面向”的正确办学方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中小城镇);办学目标明确,即:培养大批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合格人才;办学定位准确,即:不以盈利为目的,全部收入用于学院的发展建设;再加上独到的管理举措,即“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铸魂抓纲”办学理念。(铸魂:铸理想信念之魂,教育师生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服务老龄社会、健康社会和小康社会作为崇高理想。抓纲: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作一切工作的纲,精心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中医药一代新人。)二是坚持“双禁四无”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双禁:禁烟禁酒。四无:无人吸烟、无人酗酒、无人打架斗殴、无人夜不归宿。)三是坚持严党风正“三风”(即:学风、教风、校风)、以党风促“三风”,学校发展如沐春风,学院规模迅速扩大,到2010年在校生就超过一万人,校区从单一的廊坊校区发展为占地一万三千亩的廊坊、黄骅两大校区;到2013年全院已累计招生超过两万人,到2014年就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本科毕业生超过一万人,向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生院输送合格硕士新生超过一千人。
  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教学质量、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对党团建设的高度重视等等独特亮点迅速引起各大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和《新华网》、《人民网》等50多家报刊、网站先后作出长篇系统报道,河北省公安厅、教育厅、文明办先后授予学院《内部治安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中国教育评价协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教育品牌研究会等六大国家级教育评价机构先后授予学院《全国最受欢迎独立学院》、《中国教育质量十强独立学院》、《学生、家长、社会满意院校》;学院在2015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完成的中国大学研究报告中,一举荣登中国医药类独立学院排行榜榜首;同年在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发布的全国279所独立学院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9位。田宜春书记兼执行院长也因退休后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新贡献,先后荣获国家老龄办、国家教育评价机构颁发的《中国老有所为楷模》、《中国教育行业杰出贡献人物》等多项荣誉。
  
  处处留善行,大爱铸丰碑
  
  田宜春书记的底色是共产党员,特色是人民教师,亮色是把共产党员纯洁的党性与人民教师高尚而又伟大的师魂融合在一起,用对党的赤诚和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热爱,为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积极培养大批有理想、有信仰、有才华、有担当,能全心全意服务小康社会、服务健康社会和服务老年社会,深受人民大众欢迎和喜爱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了践行党章赋予党员的义务,他把建立健全学院党团组织体系列为学院健康发展的第一保障,早在2005年建院之初就同步建立起党、团组织,完善了党、团工作制度和相关机构。
  2007年,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田书记亲自出面向学院所在地的市委组织部提出建立党委的申请,得到大力支持,很快获准建立起大学城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院校党委,并迅速健全了党委、总支、支部三级党建工作架构。经过不懈的努力,到目前,学院已建立起九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和九个团总支、一百六十三个团支部,发展新党员1953名,团员比例高达98.6%,实现了院系有党、团总支,老生班有党、团支部,新生班有团支部和党小组的目标,为学院持续和谐稳定、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长期以来,田宜春书记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紧紧依靠党组织和党团骨干,突出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开拓创新,全力加强五大基本建设,即:加强党团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此同时,他还创造性地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师生素养教育,着重开展了以下十项工作。
  一是坚持主渠道和多渠道合流,主课堂与大课堂交融,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用科学理论和实用技能武装学生。二是坚持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双管渗透,创造性地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和素质拓展计划。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爱心服务老年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锤炼、自我实践中,拓展视野、健康成长。四是坚持把“无人吸烟、无人酗酒、无人打架斗殴、无人夜不归宿”当作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提升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和文明校园的爱心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五是加强孝道教育、美学教育、善行助人教育和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浩然正气。六是不断加强党团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在民办高校中的统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七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魂、师爱教育,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八是切实加强业余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启智育人功能,主动占领第二课堂和课余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让正气无死角全覆盖、全天候常态化。九是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园稳定工作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校园文明和校园稳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十是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与时俱进调整学院改革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一流高校。
  在田宜春书记亲自指导下,学院文明之花持续盛开,大爱善行不断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2008年奥运期间,东方学院针推系06级学生高航、支胜辉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成功救治晕倒在长城上的印尼游客,这一善行壮举使外国友人感动万分,回国后立即以所在公司名义向学院发来一封充满深情的感谢信。《中国教育报》、《北京晚报》和各大网络媒体迅速做出详细报道。高航、支胜辉和他们的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名字也随之漂洋过海,饮誉海外。05级护理系学生任凯先后两次在长途列车上救治口吐白沫、生命垂危的病人,赢得列车乘务人员和广大乘客的高度赞扬,并以最快的速度做了写有“爱心天使、医德高尚”字样的锦旗,专程送到学校。
  08级针推系学生严文博、中医系学生谢伟,09级管理系学生牛璐等数十名同学都曾先后分别在长途公共汽车和火车上成功救治过危重旅客,为群众献上了一份爱心,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特别是云南山林大火、贵州冰冻封路期间,到处都有东方学院学子积极主动与当地军民抢险救灾的身影。更令人钦佩的是身残志坚的08级中医系学生周华,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五年大学坐在轮椅上,风雨无阻,坚持数年不缺一堂课、不缺一次考,凭着顽强的意志,先后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东方学子的大爱善行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
  到目前,全院已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本科毕业生一万五千多名,他们凭借独具东方特色的德才优势,受到北京海陆空三军和武警各大兵种总医院、京津冀各地三甲医院、大中型中医药国企等用人单位的偏爱和青睐,全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6%以上,形成和保持了“招生旺、就业畅”的可喜局面。而所有这一切都与田宜春书记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是密切相关的。早在2010年,学院的一名保安突发重病生命垂危,田书记不顾自身年事已高,亲自安排人力和车辆将其送往北京医疗条件最好的301医院抢救,一切费用由田宜春书记慷慨相助;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害,他满含热泪带头捐款捐物;当他清明回乡扫墓期间,听家乡群众反映村子里不仅道路差还不通电时,就二话不说,立即出钱请人修路、接线,以最快的时间使全村人都走上了平坦路、用上了照明电。
  到现在,每当村民一提起这事,都交口称赞:是老田给咱全村老百姓带来了光明。有个别亲友对他的做法不理解,曾当面问他:“老田你这是图个啥?”田书记总是笑笑说:“党章说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