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兴养老对比传统养老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编者按: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所有中国人最原始也最朴素的幸福观。日前,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高达18.3万亿元,社保替代率仅为40%左右,即表示,一个退休前月薪10000元的人,退休后拿到手的退休金只有4000元左右。仅依靠社保养老,能保证老年过上品质生活吗?

  银行储蓄具有一定的资金安全性,大众希望有更加积极的财富增长,以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前不久,有一篇很耐人寻味的新闻:1977年汤婆婆在银行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

  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笔者计算了一下:汤婆婆当年可以用这笔钱买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者50瓶茅台酒;但按现在的物价来计算,835.82元仅可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40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汤婆婆的事例告诉我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钱存在银行往往赶不上物价上涨,更别说指望现在存一笔钱,为几十年后的自己养老了。

  养儿防老顶不住“4+1”

  养儿防老,是中国社会从古自今最原始的养老模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如今的中国家庭,夫妻双方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物价飞涨的时代,工资收入除开买房和抚养孩子,要想赡养四位老人,压力必然非常巨大。“4+1”模式已在中国悄然盛行:一对夫妻需养育至少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注定了依靠儿女养老困难重重。并非儿女不孝,而实在是“子欲养而力不能”。

  入住敬老院“一床难求”

  这种形势下,以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集体宿舍形式作为养老的一种新型模式,正慢慢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欢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从8月25日至9月底每日黄金时间《经济半小时》栏目播放《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就中国养老现状进行了深切剖析。在北京,入住一家公办养老院,需要排队等10年。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养老床位315万张,但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养老床位可谓是“一床难求”。

  合众大力发展“新兴养老模式”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也积极鼓励企业投资养老产业,兴建养老社区,为改善民生做出自己的贡献。合众人寿作为一家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保险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0年开始在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投资建设自己的养老城,并在辽宁、广西等地陆续破土动工。

  这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兴起于美国亚利桑纳州,是一个专供退休老人居住和疗养的地方,目前这种模式正逐渐被世界各地更多向往优质生活的老年人所接纳。合众人寿凭借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将美国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标准移植到中国,力求为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道路。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的兴建,堪称中国第一个实物养老保障计划,为未来中国人的养老生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合众借势推出“优年养老定投”计划

  除了建设养老产业外,合众作为一家寿险公司,还积极为客户合理规划财务,提供充足的养老保障。合众人寿在年终岁末特别隆重推出了优年养老定投两全保险,为“国家实现全民幸福生活的大格局”添砖加瓦,同时也为客户实现从容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用保险产品解决人民未来的养老资金缺口。

  作为一款主要针对养老需求的寿险产品,优年养老定投两全保险(分红型)不仅解决未来幸福生活的财务缺口、还解决未来幸福生活的品质问题,这个产品的特色是:安心投保收益稳,生命保障保平安;生存关怀多重返,养老保证二十年;高龄生存再贴补,满期三倍祝寿金;复利累积多加一,优年养老顺如心。简单来说,就是在被保人一直生存的情况下,从第三个保单周年日开始一次性生存领取年交保费和基本保额的15%,其后每年生存领取年交保费和基本保额的5%,直至64周岁。从65周岁起,至104周岁,每年生存可领取基本保额的18%作为养老金,85周岁至104周岁,更可额外再领取基本保额的18%作为高龄养老津贴,105周岁时一次性领取基本保额的300%作为满期祝寿金。这些生存利益如果放在公司一直不领取,将进入生存保险金累积帐户,并按公司确定的生存保险金累积利率以日复利方式累积生息,在主合同终止或受益人申请时给付。生存保险金累积利率不低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加1%。此外更有金额不等的保单红利可以领取,需要注意的是,红利是不确定的,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决定红利的分配。
(来源:中国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