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5月18日的小西湖公园,翠柳枝摇曳多姿,黄刺玫争相怒放。随着一阵歌声的引领,记者眼前豁然开朗,只见20多位衣着光鲜的老人家,戴着老花镜、拿着歌本、打着拍子,在琴声伴奏下声情并茂、全神贯注地歌唱着,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兰州老年大学的春游活动。学校舞蹈班和声乐班、模特班的几十位学员,为大家自排自演了十多个精彩节目。表演的,一板一眼认真投入;观看的,兴高采烈热情洋溢。尽管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但那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并不比年轻人差,在老年大学里,他们忙着“充电”,忙着学习,忙着实现年轻时不曾实现的梦想。

  上学:圆一个不曾圆过的梦想

  5月7日早上9时,在省老年大学二校区,70岁的崔广元老人,提前来到二楼电子琴班的教室里,照着曲谱在电子琴上认认真真地按响一个个音符。早在今年三月初,当崔老坐在这里按响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他和同班40位老人的音乐梦就从此开始了。

  崔老是510所的退休职工,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声乐,可是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他忙完工作忙家庭,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喜好。去年崔老退休了,他可不想把大好时光虚度过去。崔老先是到老年大学报了唱歌班,可是他的嗓子不好,于是今年开春他又报了电子琴初级班。从识谱开始,从头学起。崔老说,他很珍惜有这样一个学习机会,尽管现在课程越学越难,作业越来越多,但是他一定要坚持下去,毕竟这是在圆他年轻时的一个梦想。

  和崔老一样,刚刚50出头的李俊也是音乐爱好者。很小的时候遇到会弹会唱的人总是一脸的崇拜和羡慕。现在,她也在只争朝夕地圆梦呢!

  在电子琴班的隔壁,花鸟基础班正在上课,75岁的任老原来是兰大一院的肠胃科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因为喜欢摄影绘画,退休后报了省老年大学的花鸟班。今年春节,他把自己的山水花鸟习作制成挂历送给亲朋,亲朋们看到挂历上那一幅幅传神的花鸟作品,真想不到居然出自一位仅仅学习绘画一年多的业余爱好者之手。

  不论是花鸟班,还是电子琴班,学员们全都坐得满满当当,这里最大的学员92岁,年轻的也都在50多岁。年龄相差几十岁,但是为了同一个梦想,他们相聚在同一间教室里。记者亲历了这样一个课堂:从后排看去,多是满头华发之人。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认真,让记者肃然起敬。

  授课:真不是冲着收入

  5月10日上午,中国美院的老牌毕业生刘生华老师在黑板上挂上了一幅《牡丹猫趣图》,今天他给大家讲的是猫的画法。刘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最喜欢和学员互动,讲到兴起处,就来到学员中间,手把手地教着学员画。在动物画班的隔壁,山水提高班正在开讲,而授课的是有着三十多年画龄的女老师刘玮,她,正是刘生华的女儿。父女俩一齐授课,这在全省老年大学里独此一例。

  从2007年开始,刘老师父女就在老年大学授课。因为喜爱教学,女儿刘玮放弃了自己攻读多年的律师专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年大学的绘画教学工作中来。刘老师还把自己的老伴也鼓励来这里读书。名为读书,实为教学助理。每堂课,老伴都坐在最后一排,每当有听不清晰或看不清楚的地方,老伴总会举起手,提醒刘老师放大绘画的比例或是重复刚才所讲的内容。一家三口齐上阵,刘老师说,他来这里授课,真的不是冲着收入。自己和老伴都到了这个年龄,愿意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来老年大学代课,和这些老人们在一起,感情上更容易沟通,心情也很愉快,他觉得每天都充满活力,谁都说他看着比实际年龄小得多。

  梁丽霞是省内著名的舞蹈教师,多年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舞蹈人才。8年了,她一直给兰州老年大学民族舞班代课。在梁老师的课上除了感受到激情还能感受到她那份执著。民族舞班的学员王阿姨告诉记者:“梁老师的关节以前受过伤,但她还是特别认真,每个动作都做得特别到位。”但是梁丽霞却说:“虽然我的关节不太好,但是,每天,当我感受着这些老年朋友对生活的这份热爱,对学习是如此期盼,我就鼓励自己一定要给他们带好课。虽然条件艰苦一些,代课报酬也不高,但我一定要坚持下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短短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来老年大学里代课的老师们都特别尽职尽责。他们多是来自省市各个领域的老专家、大中专院校的老教授,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继续发挥余热,默默耕耘,不计回报,充实着自己也快乐着别人。

  场地:制约了他们的脚步

  记者了解到,在兰州地区,除了省老年大学外,还有兰州市老年大学、七里河区老年大学、兰州铁路局老年大学、兰州军区老年大学、中行兰州支行老年大学、兰炼、兰化办的老年大学共8家老年大学。面向一般离退休干部和老同志的只有省、市两家老年大学,其余老年大学的招生都有严格的身份限制。通过多天的采访发现,这两家老年大学都不敢广开渠道招生报名,因为即使是小打小闹地招生,也常常一座难求、人满为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场地的局限。因为没有充足的教学场所,老年大学不得不把很多想来继续学习的老年人拒之门外。

  目前,兰州市老年大学只有两间教室,另外,学校还长期在外面租着两间教室,用于舞蹈班和二胡班的教学,校舍紧张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兰州市委老干部工作局办公室主任、兰州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文祥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租用的教学地点经常在变,每次搬家,对他们的教学设备都是一次考验。给教学和管理都造成极大困难。省老年大学,原先仅有440多平方米教学场地,从2009年起,学校又在校外租借了540多平方米的教学场地,但这仍不能解决各班学员超额拥挤的难题。

  目前兰州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8万多人。即使只有10%的老年人想报名上老年大学,那也有4万多人。而现有的几所老年大学在场地和容量上远远无法满足学员们的需求。为了彻底缓解老年人上学难问题,省老年大学已向省上有关部门提交了新建教学场地的申请报告。校长高登云说,一旦场地问题得到解决,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受限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届时就会有更多的老年人上得了大学,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
(来源:甘肃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