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成了“手机控”背后需求不容忽视
作者:   来源: 零距离  2021-05-08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很多中老年人也纷纷换上了新潮的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的方便快捷,也让众多老年人成了手机控。但是,最近有不少市民反映,父母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担心频繁使用手机会对老人身体造成影响。

  看微视频、与老友聊天、分享鸡汤文……父母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与年轻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南京雨花台区一小区内,记者看到了今年67岁的陈阿姨,她告诉记者,每天一闲下来,自己都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微信,翻一遍朋友圈,给朋友们点完赞,把自认为有价值的链接给儿女、朋友等转发一遍。

  除此之外,老友们拼团购物也是自己的一大爱好。“通过拼团买菜,有时候会刷抖音,看到好的链接点赞,就是空闲的时间玩。是有些上瘾,在家没事的时候就玩一会。”南京市民陈女士说。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表示,他们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接近每天两个小时,俨然成了新的低头族。

  “每天空下来的时候就刷手机,一般都是晚上刷手机,八九点钟也会刷,这个东西很上瘾,把锅里面的水都烧干了。”南京市民王女士说。《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人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间高达64.8分钟,比40岁以上用户多16.2分钟,目前国内有超过10万老人极度依赖互联网,他们每天除了基本生活之外的所有时间都消耗在互联网上,甚至只是不断打开和使用一个APP

  王女士表示,自己的父母喜欢唱歌,她帮忙下载了一款KAPP,没想到老人整天使用手机唱歌,已经有着迷的趋势了。“基本上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唱歌,半夜三更也会唱歌。我发现他会玩游戏了,我婆婆带小孩也会刷手机。有时候我们带小孩,她睡觉之前肯定要刷个把小时。半夜睡不着也会刷。购物也很厉害,一看就要买。”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染上了“手机依赖症”。那么对于这种上瘾的情况应该如何预防和引导呢?

  南京市脑科医院心理专家柳娜表示,医学上对成瘾有严格的定义,与个体的心理、社会、生物特性都有关系。但现实生活中,更多人所谓的手机上瘾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问题。

  “会有一些心理学上的动因,缺少了什么,或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建立好社交,比如青少年和老年人有一些心理需求和情绪表达,没有办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柳娜说。

  老年人适度使用手机,可以活跃思维,丰富退休生活,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远不如年轻人,如果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而网瘾对于孩子的伤害更大。长时间地上网玩游戏,不但不能保证睡眠时间,还可能使大脑的其他功能区会受到损害。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群体,对手机上瘾进行引导和疏导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多参加社区活动,通过棋牌活动或体育运动结识更多朋友,建立更多社交圈子。

  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网外生活,南京已有社区加强了养老体系的建设。南京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负责人表示,目前社区为老年人举办了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老人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组织跳舞唱歌、拉二胡、下棋、打球,不定期还会组织医生过来对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下周我们会组织老年人到党建基地学习。想方设法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在外面多活动多娱乐。”南京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副主任徐芳表示,只有让老年人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才能避免让手机和互联网成为老人晚年中的唯一依靠。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