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从日本人口老龄化中学到什么?
作者:   来源: 可靠福祉  2022-07-13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逐步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事实。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仅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也关乎所有百姓的福祉。

  日本作为我们文化思想相近的邻国,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部分方法和措施,可以作为我们借鉴的对象。

  在泡沫经济破碎后,日本在8年时间内从少子化迅速跌落到超少子化阶段,逐渐成为全球老龄化率最高、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历经数十年发展后,日本养老产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特色的体系制度,其中也有不少出色的尝试值得一看。

  

  一、介护保险制度

  聊到日本的养老产业发展,势必离不开高度成熟的“介护”制度。

  2000年,日本正式推出《介护保险法》,规定40岁以上的国民必须缴纳介护保险金,直到65周岁以后才能享受介护保险服务。

  该制度保证了,不论老人身处家庭还是养老机构,都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评估,并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和补贴。

  为了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社会福祉士和介护福祉士法》、《福祉人才确定法》等法案,建立起从咨询、评估、管理到具体护理服务的一整套标准流程。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由来已久,孩子长大了为父母养老送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日本推出的《介护保险法》,明确将护理照顾老人的责任从家庭转移到了社会,如果子女照顾年老卧病在床的父母,甚至可以领取一定的报酬。

  照顾父母要领钱说出来有点不好听,但如果看过日本导演木下惠介的《楢山节考》,或许就能明白年迈父母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的心情。

  特别是在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的大环境下,介护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老有所依的底线。

  

  二、适老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如果留心一下市面上的老人用品,你会发现大多数好用的产品都是“MadeinJapan”。

  这自然不是巧合。过去几十年里,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人生活辅助设施投入,每年会花费大量研发经费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让技术为介护人员及老人独自生活提供便利。

  比如这种针对骨盆底肌训练的缓冲垫,就是日本医学博士胜野浩研发监督研发的。由于底部被做成了不稳定形状,使用者坐在上面时盆底肌肉和括约肌会不由自主地用力,从而改善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的问题。

  还有这种骨盆护具,由日本国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协助研发,能够保护支撑着骨盆底肌,起到类似于护膝一样的效果,在日本一直是轻度失禁品类中的热门商品。

  在中国,大小便失禁通常被看作羞耻的话题,认为这是年龄增长的不可抗拒现象。

  但实际上,尿失禁是世界五大疾病之一,30岁以上的人群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个问题,而长期忽视不仅会引发盆腔炎、膀胱炎,还会让患者不愿意出门社交,变得越来越孤僻。

  从2001年开始,国内龙头品牌可靠股份陆续推出成人失禁产品,针对重度、中度、轻度失禁用户人群开发针对性的多系列护理产品,加强型、超值型、透气型成人纸尿裤,成人拉拉裤等等,逐渐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另一方面,以凯格尔运动为代表的部分锻炼法也逐渐在国内兴起,该运动旨在通过伸展骨盆底的耻骨尾骨肌来增强肌肉张力,从而减轻尿失禁的症状,在各大平台上均有不小的反响,也侧面说明了尿失禁人群比常人想象中的更多。

  回到适老化产品上来,日本除了打造部分器械型产品外,近几年也积极使用监护传感器、排泄辅助设施、护理穿着型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未来投资战略2017”战略出台后,日本逐渐确立了通过科技发展解决养老问题、打造经济发展支柱的核心。

  

  三、老年人就业

  不可否认,介护制度和适老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人生活不便的问题。但想让老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而创造社会价值,关键还是要让他们能够“散发余热”。

  自1986年起,日本多次对《老年人雇佣安定法》进行修改,要求企业必须履行雇佣老年人的义务,废除对招聘年龄的限制,退休年龄从60岁一路推迟到70岁,甚至还进一步提出了“终生劳动”的制度。

  在日本,工作的“银发族”几乎随处可见,出租车司机、高速收费员、服务员等工作岗位,很多都是由60岁以上的老人担任。

  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日本不断对民众进行新式养老理念的教育,让大家认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虽然会与年俱减,但他们同样拥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可以在老龄化社会中发挥更多作用,这也是日本人“终身工作”理念的一部分。

  当然,“终身工作”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

  在纪录片《团块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产》中,68岁的青山政思说道:“本以为自己退休前攒下的2000万日元足够养老了,没想到钱根本不够用,现在年近70还要奔波忙碌工作,又得照顾91岁的老母亲。”

  在日本,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作[团块世代],他们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动战后经济腾飞的主力,中年时期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但晚景凄凉如青山政思老先生这样的,比比皆是。

  

  最后

  在借鉴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种种措施中,我们理应看到正反两方面的结果。例如在长期护理制度方面,我们在学习日本成熟的介护模式时,也要认识到日本养老负担日趋严重的事实,同步考虑到通胀影响对养老金造成的冲击。

  除此之外,在养老服务、福祉用品、文化娱乐等产业方面,不仅要在日本已有的尝试中学习经验,还需要拥有更贴近中国市场的思考和模式,推动更多本土龙头品牌深耕养老市场,造福于中国数千万老年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