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老人病瘫16载 孝顺儿媳端屎端尿无怨言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老人姜中周瘫痪在床10多年,全家人精心照料,尤其儿媳妇袁卫霞的付出更多。一位淳朴的农村妇女在演绎着一个孝敬老人的感人故事。
 
  老人病卧在床16年
  “我们这里有一个儿媳妇真的是太孝顺了,公公生病瘫痪在床上16年,她就服侍了16年,端屎端尿的。现在公公还是整天躺在床上,儿媳妇仍然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前天上午,亭湖区新兴镇镇南居委会(原永丰镇境内)居民施广荣先生给盐城晚报爱心栏目打来电话:“这样的孝顺儿媳妇实在是值得夸一夸!”
  上午11时许,施先生带路,和爱心记者一起来到他赞不绝口的好儿媳袁卫霞家中。在房子东侧的一间屋子里,一位老人躺在床上,正吊着水。还有两位中年妇女在老人身边。袁卫霞告诉爱心记者,那位老人是她的公公姜中周,今年85岁,已经不能说话了。另外两位女士是老人的两个女儿,回来看望老人的。
  袁卫霞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她很乐观,总带着笑容。从其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家里家外,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她微笑着告诉记者,她老公姜正洪是个瓦工,外出做工了,每天早出晚归。儿子在盐城市区读高中。她除了做好农田、家务活计外,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老人。
  老人的房间收拾得清清爽爽,没有一点异味。老人盖的棉被,看上去也是干干净净的。屋内有一台柜式空调,袁卫霞说是专门给老人买的,只在老人的房间里使用,不让老人冻着,也不让老人热了。
  “16年啊,有哪一家的儿女能够做得这么好?”施广荣有点激动地说:“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看老姜的儿女就不是这样的。不要说别的,就是每天照顾老人大小便,翻身,也是很劳累的。”
  站在一旁老人的大女儿姜娟香告诉记者,老人每天都洗脸、洗脚、擦身洗屁股,这些活大都是袁卫霞来做。因为她们做女儿的不可能时时住在娘家,只有回来的时候帮着做一做。
  在老人的床头一侧,有一张沙发。袁卫霞说,她和老公轮流睡那张沙发,保证老人24小时身边有人。
 
  生活没有笑容那么乐观
  “不管家里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他们从来都没有亏待过老人。”施广荣说:“老姜‘死’过三回了,都是儿女们送他去医院,又把他抢救了过来。”
  去年老人住院,一下子就用去了3万多元,报销的部分很小,仅有几千元。袁卫霞说她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丈夫做瓦工活的收入。目前孩子在读书,老人每天都要吊水,药费在100元左右。公公以前在工厂做过工人,但是“精减退职”后,每年只有8000多元的生活补助费,所以家庭经济压力还是有一些的。
  “父亲看病的钱,大部分是弟弟家里出的。”老人的两个女儿说,老人病了这么多年,用掉了不少钱,但没有一个家人因此而生怨气。
  “这一家人个个孝顺,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特别孝顺。”施广才在一旁说道。
  袁卫霞笑了笑说,现在是困难一点,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不会嫌弃公公的,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人人都有老时,他是我的长辈,服侍好他是应该的。”袁卫霞说,只要人不懒不赌,她相信将来日子一定会更好的。
 
  老人盼望有人来看看他
  “老姜当过兵。”施广荣说:“老姜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生病期间总是希望能有人来看看他。”
  袁卫霞从抽屉里拿出老姜的一些证件,由于时间久了,一些证件已经破损。
  从证件上看,老人出生于1929年,1953年参军,复员后到原南京钢铁厂做了一名原料工人。后来精简下放回家乡当了农民。
  在大家谈论老人的过去时,躺在床上的老人连续3次流下了眼泪。袁卫霞连用纸巾为老人擦掉泪水,自己的眼圈也跟着发红,流泪。
  “去年村里干部给公公送来200块钱,公公也流眼泪了。”袁卫霞说:“公公现在不能说话了,只能流眼泪表达他的感情。他的心思我们家里人都知道,就是希望经常有人能够来看看他,没有忘记他,他就欣慰了。”
 
    (来源:现代快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