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邹彬指出人口老龄化更要发扬孝道文化
作者:   来源: 华夏经纬网  2017-10-26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学者邹彬无论走到哪里都十分重视对孝道文化的传承,他觉得作为一个儿女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应该时刻牵挂家中的老人,关心他们是否健康,了解他们的心情,关注他们的饮食起居,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孝道”是一个涉及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甲骨文的“孝”是一个会意字,由儿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
  古人对孝道的解释有合理的一面。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平时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追思父母。“父子之道,天性也”,父亲的培养、教育儿子,儿子奉养、尊敬父亲,这是人类自然的天性。《增广贤文》有“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警世恒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这一高级动物?孔子认为,在一切生灵中唯有人最为尊贵,在人的所有行为中,孝最伟大,而在所有的孝行中尊敬父母是最为重要。子女的孝敬是对他们一生辛勤劳动的报答。孟子进一步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意思是说,不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而且同时要尊敬和爱护别人家的老人与孩子。
  著名学者邹彬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一个人首先要有孝心。行孝是一种充满爱心的行为,尊重、关心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说话和蔼,非原则的事情多谦让,批评和建议要委婉、耐心。
  其次要尽力而为。尽孝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既满足老人的需要,也不耽误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援藏干部孔繁森并没有因为要孝敬老母亲而离开西藏。同时,也没有因为长年在外而忘记尽孝。他每次从西藏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梳头、洗脚、洗衣服、洗被单,用排子车拉母亲到村头树荫下、河边游玩。
  第三要重精神慰籍。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父母们最期盼和最渴求的是子女的精神慰籍。作儿女的能够经常问候,日常生活伸一把手,生病时多探视,有暇时和他们唠叨唠叨,他们就心满意足了。独居老人更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让老人精神愉快、健康长寿,比给他们贵重的金银首饰都实在。
  另外,著名学者邹彬指出在大家庭尽孝,子女间要协商解决。兄弟姐妹之间,彼此的经济、工作和家庭条件均存在差别,赡养、照料老人,应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有孝敬父母的责任与义务,不能借口其他人已经尽孝而为自己不尽孝开脱。
  2016年1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著名学者邹彬认为,面对中国如此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如果不大力发扬和传承孝道文化,那么就会把这些老人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推向社会,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几千年传统孝道文化的抛弃,因此中国著名学者邹彬大声疾呼,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更应该大力发扬孝道文化。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