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候制能否改变老年大学入学难?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老年大学入学难,这个话题大家讨论了很多年。比如,杭州日报就曾经报道过《老年大学报名,凌晨3点排队抢号真不容易》。
 
  当优质的公共资源面对不想毕业的学生,该怎么办?
  “建议设立轮候制,比如,规定每个人可以学200、300学时,学完就毕业。文化养老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如果老年人毕业后还想继续自我完善,可以转到民办学校,甚至可以到大学申请学习,这样一来,社会组织和资金可以发挥作用,公共资源也能惠及每个人。”
  昨天上午,浙江图书馆内,省大爱老年事务中心理事长钱小平话音刚落,掌声就响起来了。
  这是由杭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文化养老·寻梦杭州”的高峰论坛,来自全国、省、市老龄办、省人口学会、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领导、专家和老年人代表坐到一起,探讨目前文化养老的现状。
  去年,杭州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7.8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26%,预计到2030年,比重会占到26%。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老人的高龄化也加速发展,目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9.99万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15.63%。
  物质水平上了台阶,如何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是现在养老的大热门。
  上周举办的首届杭州老年健康文化博览会,其中就有不少文化养老的项目,很受欢迎。比如,“绿城·颐乐学院”展位上,介绍了一个包含老年大学、医疗健康、公寓的养老项目,直到撤展前几分钟,还有老人在询问。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勇说,除了政府支持和社会氛围外,培养优质的专业团队,提供一流的服务产品也很重要。
  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杭师大教授王涤说,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教育养老、文艺养老、科学养老、动态养老等内容,涉及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和老年产业等事业。办好这件事,老年人也要转变意识,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在家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一天好长好长。除了唱歌、跳舞,也想学学英语和绘画。现在公办的文化养老机构和设施价格低、设施好,但很难进,网上老年大学缺少沟通环节。建议政府多扶持民间机构,比如企业愿意来办老年养老的服务,就减免税收给优惠措施。”一位现场来听讲座的老年人说,办这样的论坛,探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品质,就是为老年人谋福利的一种方式。
 
    (来源:杭州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