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护理员道德需提高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10月5日是国际老人节也是重阳节,上海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上海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除居家养老外,人们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部分市民反映,现在一方面养老机构不足,许多高龄且行动不便的老人进不了护理院。另一方面,少数敬老院的护理质量令人不满。“部分养老院服务差”的反映并不少见。中国敬老院网了解上海一位陆先生反映其93岁高龄的父亲入住杨浦区某养老院后,一年里竟多次遭到护工虐待。家属向院方反映,院方却以没有证据为借口,置之不理。

  马先生的伯伯在彭浦新村附近一家上海敬老院住了五六年,照顾他的护理员工作认真负责,老人非常满意。但一个月前,敬老院调整工作人员,给他安排了一名新护工。这名护理员一来就给老人们“立新规”。伯伯说,大到作息时间,小到吃饭时候的座位,这名护理员都要老人按照她的要求进行调整,做不到就训人。但上了年纪的人,忽然改变生活习惯,总觉得特别不适应,只好悄悄向家人诉苦:“护理员应该尽量照顾到老人的生活习惯,哪有一来就给老人‘校路子’的道理啊! ”

  王女士家中母亲87岁高龄,患多种慢性疾病。子女每天要上班,没办法全天候照顾她,衡量再三,决定给她找个服务好一些的养老院。我先后找了几家养老院,先看看房间和环境,不料,我亲眼目睹一位老人正艰难地给自己塞“开塞露”,而护理员只在一旁旁观。我问她为什么不帮忙,她竟回答,她一直自己塞的。于是我放弃了这一家。在另一家护理院,听院里的一位老人说,有位老人因骨折住进来时身体健朗,只因护理员“叫不动”,很多事情他就自己做,没想到又摔了几跤,没住多长时间就去世了。我一听,怎么放心把母亲交给这样的护理院照顾呢?“现在家里兄弟姐妹轮流值班护理老人,都让我们愁死了! ”

  由于社会地位低、收入少等原因,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较为稀缺,有些干脆招临时工凑数。这些人普遍缺乏正规的职业培训,其护理水平及道德水准都不高。工作时往往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对老人缺乏耐心、爱心、细心,尤其对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往往爱理不理。

  人人都会老,对老年人的敬重和爱护,就是对未来自己的敬重和爱护。希望养老机构领导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道德良知教育,将“爱心护理”作为服务的基本准则,让老年人在养老院里能够真正颐养天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