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又派“红利” 天津形成智慧养老新格局
作者:   来源: 北方网  2016-10-09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在天津,作为派发给老年人的新“红利”,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推出了“智慧养老”的新模式,让居家养老更便捷化、人性化。同时,天津进一步推广城镇社区照料中心运营机制改革的经验,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探索出了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心动”随时知 就医直通车
 
  家住河东区的钟鸿年今年6月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回家休养期间,他所住的橙翠园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他搭建了心电监护直通系统,将他随身佩戴的“holter”与社区监控设备相连。
  “这样,钟大爷的心电如果出现了异常,当他自己还没有感到不适的时候,社区就已经能够接到预警。我们会有专人给钟大爷或者他的家属打电话询问情况,如果确实需要急救,那么马上120就能到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莹告诉前沿新闻记者,社区心电监控与市胸科医院实现了通联,社区老人心电监测结果都会直达医院医护人员手中,为老人就医提供相关诊断数据。
  据了解,目前该服务中心已经为十多位老人实现了心电的实时监测,并成功将一名老人及时送医,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让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多了一重健康保障。
 
  一表在手健康无忧
 
  “现在科技太发达啦,你看我带着这只手表,血压心率都能直接显示。”刘阿姨给记者展示她手上的一款“jWotch”手表。
  据乐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智慧服务特色,小小一款手表可以实现拨打电话、急救、定时提醒、远程定位、健康管理等多种功能,让很多不会操作电子设备的社区老人也能享受智慧生活的乐趣。
  “这个手表还有设置电子围栏的功能。比如老人佩戴手表,子女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看老人所在的位置,这样就避免了有些老人走丢的情况。”工作人员说。
  据河东区东新街办事处主任朱树桥介绍,为了全面推进智慧养老,提升医养融合居家养老的管理效能,街道引入社会化养老机构,突出“互联网+”健康养老特色,引入“养老”与“健康”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将老人、家庭、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等连接起来,提供实时便捷的智能化、物联化养老服务。
 
  试点机制改革探索新路子
 
  据了解,在河东区,全区建有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8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23个,其中9个照料中心开展了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为开展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有利保障。目前,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社区老年人基本能就地、就近得到快捷的居家生活服务。
  据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朱峰介绍,目前,全市视点照料中心基本上按照“4+4”模式探索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比如和平区养老机构承包运营和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互补服务的模式,南开区社会组织、企业承包连锁、合作运营模式,津南区天同医养结合模式,北辰区普东街“短期托老”模式,静海区平安里居家服务企业运营模式等。
  料中心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平台和社区养老的阵地,智能化是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手段,两者的相辅相成将共惠天津老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