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相聚容易相处难
作者:   来源: 钱江晚报  2018-05-18

  来抱团养老前,70岁的王荷花已经看过四五家养老院,但没有一家合心的。抱团,是她对自己如何养老的一种尝试。目前,参加抱团养老的13人中,多数人和王荷花有同样的经历:考察过不少养老院,但是找不到满意的。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有其他共通之处:身体尚可;子女不在身边,即使孩子在杭州的也打定主意,今后养老不能靠子女……经过一年的体验,对抱团养老,他们有认可也有隐忧,找到一种舒心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自己到底要如何养老,每个人都在这种实验中探询和寻找。
 
  养老院太压抑
 
  67岁的蒋一纯经常戴一顶贝壳帽,头发微长,时尚新潮,算是13个人中最洒脱的,做过知青,老三届的大学生,退休前做纪录片编导,在杭州市区有两套房,时不时还受朋友邀请去横店饰演一两个角色。他参加抱团养老是觉得这种方式最适合自己。蒋一纯身边有一个儿子,在杭州事业有成,小孙女今年两岁,但蒋一纯从来没有想过去带第三代。“我们家的模式是儿不管爹,爷不管孙。”蒋一纯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是三个“自己看着办”:要不要找对象自己看着办、结不结婚自己看着办、要不要孩子自己看着办。他和妻子不和儿子在一起生活,更没想过以后养老靠儿。而对养老院,蒋一纯直言说,“不喜欢,不愿意去住。”蒋一纯的岳母7年前住进康复医院,他经常会去探望,“去年我们在那里陪她吃年夜饭,就看着一个老人过世后被推出去。她的房间里一个94岁的老人,每天躺在床上,只有进出气的声音。那种小环境,让你觉得住进那里面,真的就是在等死。”养老院的氛围让蒋一纯无法接受,“大家谈论和看到的就是,昨天老张走了,今天老王不行了,你心里就会想,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每天感受到的都是死亡的气息,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健谈的蒋一纯说到这里有些感伤,“实质上,养老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就是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我不想孤孤单单
 
  王荷花是和蒋一纯同时补缺进来的,她是入住者中唯一一位单身的,退休前在客运公司上班,老伴几年前过世。虽然已经70岁,但王荷花看起来要挺年轻,栗色短发,穿紧身的绣花连衣裙,戴一个玉镯。说话柔和的她其实是一个喜欢跑来跑去的人,经常出门旅游,上个周末,和朋友出去聚会,周一上午才回来,背着小巧的双肩包,心情很好。
  王荷花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杭州,她在杭州也有自己的房子,但一个人住总是觉得孤独,就搬去和女儿同住。每天一早出去跳舞,然后去证券公司消磨时间,虽然住在一起,但女儿工作忙,还要照顾孩子,所以她们共处的时间也不多。抱团养老的方式,王荷花觉得新鲜,就想来体验体验。王荷花说自己养老肯定不靠孩子,“跟着他们住,他们终归有负担的,想让他们压力小一点,小夫妻也多点相处的空间。”这几年,王荷花已经了解过四五家养老院,但都不合意。“公办的去排队,人家说要到80岁以后,现在排了也没用。私人的费用太高了,有的一个月五六千,有的要一次性拿出三四十万,我退休工资也就3000多元。”说到这里,王荷花叹了口气,她甚至康复医院都去看过,“住的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我想要和我一样的,能动的,活跃的。”喜欢热闹的王荷花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住进养老院,最好是和朋友结伴,这也是她当初参加抱团的原因:找到投缘的人。但这半年多过来,当初的愿望似乎没实现,王荷花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外出和朋友们聚会。
 
  从没想过靠孩子
 
  和王荷花一样,金阿姨也是不指望靠孩子养老的。
  金阿姨退休前在邮政系统工作,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嫁去了广东,几年前,他们去广东帮忙带小孩,孩子上小学时,两人回到了杭州。“我女婿说,妈妈,能不能帮我们把孩子带到上初中,我说不行,到那个时候,我俩都不能动了,还过什么老年生活。”老两口在杭州的生活还算充实,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打麻将,但金阿姨还是觉得有点冷清,“我老公不太爱说话,我又喜欢热闹,会觉得屋里太安静了。”金阿姨所说的这种寂寥,俞阿姨也体会得到,她儿子在杭州,但没有住在一起,目前也没有第三代需要照看。“家里晃来晃去就是我们俩,在这里,好歹能听到其他人进进出出的脚步声,有些人气。”关于两人以后的养老,金阿姨早就打算好了:如果一个倒下去了,另外一个就陪着住养老院。“我们这代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他自己小家管好就不错了,哪有精力管老的,说不好听的, 我们自己也识相的。”俞阿姨也点头赞成,“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压力很大,两边有四个老人,哪顾得上。”和金阿姨不同的是,早在三年前,俞阿姨就和老伴开始看养老院,因为觉得靠儿女肯定不行,要自己想出路。“价钱合适的,条件太差,就一个小房间,不能做饭,或者是像病房一样,不舒服,要么就是价钱太高,一个月六七千,我们两人的退休工资也就这点钱,还要看病。性价比最高的公办呢,又排不上队。”金阿姨理想的养老院呢,最好有一个独立的小套,两人能做做饭,过过小日子,价格不要超出他们的退休工资。“有点难实现吧。”说着说着,她自己也笑了。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还是有点难
 
  如今的抱团养老,金阿姨和俞阿姨都说这里的环境和条件没得说,房东两人也好相处,就是距离市区略远了些,有个突发和意外不太方便。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7点多钟,俞阿姨心脏不舒服,想去医院,没有出租车,网约车也叫不到,最后是打了120,才把她拉到医院的。王荷花则觉得这里散步不大方便,周边马路上都是工程车,有点脏,只能在村里溜达,“如果有一天我待不下,应该就是和走路有关。”有没有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几位阿姨都笑了笑,不置可否。但又都承认,相处难是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说完这些,俞阿姨说自己当初来最看中的还是环境,“其他都可以接受,少说话就是,我本来话就不多。”“抱团养老最好的还是认识的人,同事,朋友,彼此了解,知根知底,能相互包容。”这是金阿姨一年下来的感触。蒋一纯期冀的抱团养老,则是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经历。他理想中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睡到自然醒,早饭后唱一两个小时的歌,或者看看书,练练书法,然后开车到附近走一走。只是,这些暂时还无法实现。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