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与养老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退休与养老的内涵是不同的。退休是因社会需要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歇息;养老是因进入老年而颐养天年。前者既是生理学概念又是社会学概念,后者主要是生理学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按中国的传统,把六十花甲视为进入老年的界线,古代60岁以上而亡办丧事称为“白喜事”,活到70岁即成“古稀之人”了;当今国际卫生组织把65岁界定为老年,俚语称:“人活百岁古来稀,七十、八十小弟弟”。钟南山院士根据社会的发展进步,颇有见地把老年划为三个层次:65~75岁为青年老年;75~85岁为中年老年;85岁以上则为老年老年。我冒昧地将年龄区分为四种类型,即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政治年龄。实际年龄是从婴儿呱呱坠地算起,是多少岁就多少岁;生理年龄即对身体健康状况而言,“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是指生理年龄年轻;心理年龄即人的心态、精神年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一歌词,说的是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状态;政治年龄则是由于政治、社会的需要人为规定的年龄,有55岁,有60岁,有65岁退休,甚至有的干到70多岁退休,只是因各个领导层次、各种工作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退休年龄而已。

  五六十岁退休,不能说力不从心,无法工作了,而是政治年龄或政策年龄到了杠,必须退出工作岗位,让年轻人来担当重任,这是社会需要,政治需要,事业需要。壮年或青年老年,甚至中年老年、老年老年,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度过,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退休养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原则上没有错,退休养老又是一个过程,先退后养,边退边养,退中有养,关键是如何“养”。我以为,退休以后,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养法,能做到开心健康就行,开心才能健康,健康才能长寿。这里,我想结合我的退休生活,说点心里话。

  我今年67岁,属青年老年范畴,退休六年多了。记得刚退下来那阵,一位朋友对我说:“老何啊,退休就是退休,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干,记住八个字:享受生活,颐养天年!”从广义上说,朋友的话是对的,但怎么才算享受生活,颐养天年?成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不读书,不看报,不动脑,其实这充其量仅仅是“活着”。后来我想明白了,所谓“享受生活”,即自己能做时间的主人、思想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健康的主人,包括尽情去干自己乐于干的事情,欣赏自然、融入社会、品味人生、发挥余热,而达到身心健康,颐养天年,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成为“幸福老人”。我还以为,“幸福老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活得健康,二是活得快乐,三是活得有意义。基于这个认识,我给自己列了一个“退休生活时间表”,除睡眠和必要的家务外,按8小时时间计划,大概是“四个四分之一”:四分之一锻炼身体,四分之一欣赏自然,四分之一读书看报,四分之一“舞文弄墨”。这样,把我读书写作的爱好突出了,把退休的“休”字体现出来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这样生活“乐”在其中,“养”在其中。

  读书先读什么?因为喜欢文学,喜欢写点东西,我选择了自学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重点读了《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论写作》,以及中外名家散文百篇。读了一年书之后,便开始边读书边写作,习作散文,兴头撩起,欲罢不能,把我对自然和社会万象所见所闻所想流于笔端,把读书读报的偶思所得落墨纸上。四年多的时间,我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60多篇散文、随笔。每每发表作品,就像工人生产出精品,农民采收了硕果一样喜悦。脑海里不断爆发出兴奋点,心灵上不断产生兴致和慰藉,这样,既养身,又出点成果,发挥人生余热,岂不美哉!去年8月,我把60多篇散文集结,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17万字的散文集《潮痕》,赠予亲朋好友,留存于我的子孙后代,也作为退休后的成果载入人生史册。

  我深深感到,退休后快乐地生活、科学地养老,就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一些能调节生活情趣、能益于健康长寿的活动,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只要愉悦快乐,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家人,有利于社会就达到目的了。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